埇桥历史悠久,她位于古汴河南岸,古称埇桥镇。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置宿州于埇桥镇,以符离、虹、蕲、临涣四县属之。民国初期废宿州为宿县,属安徽省。1948年底宿县城解放,设宿城市,1949年划属宿县。1951年复置宿城市,1953年又并入宿县。1979年再析出宿县城关镇及城郊、城西两公社置县级宿州市,与宿县均属宿县地区行署管辖。1992年宿县和县级宿州市合并为新的县级宿州市。1999年初,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设立省辖宿州市,合并后的县级宿州市更名为宿州市埇桥区。
埇桥,尽管区划多次变动,但她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里写下来悲壮激越的诗篇。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就在这里揭竿而起;清末的捻军起义,曾席卷埇桥大地;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在这块土地上与日军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炮声在这里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正因为如此,历史赋予这块土地许多璀璨的胜迹,影响和吸引着许多名人墨客观瞻游览。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陈胜、吴广起义中的将领葛婴、朱鸡石,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将领康茂才等,都是埇桥区人。
唐宋以后,埇桥区域之内文风大振,名人辈出。王绩、李白、韩愈、白居易、皮日休、苏轼、范成大、侯方域、曹寅、袁枚等饱学之士都曾为官、游历或寓居于此,为悠久的历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白居易寓居符离“东林草堂”时写下的妇孺皆知的著名诗句。如今,勤劳、淳朴的埇桥人民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埇桥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皖北这块灵秀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