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埇桥区小麦机收减损现场观摩会在夹沟镇省级农业科技园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安徽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吴文革,区委常委、副区长江海波,区政府副区长谢浩然、刘欣,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安徽省农机装备应用产业体系代表及相关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观摩团一行参观了兴农集团数字农业平台,详细了解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情况,听取工作人员围绕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要点、小麦机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机收损失的原因分析,并观摩了农机收割全过程。
刘录祥表示,埇桥区500多亩的集中试验地,从前期了解的技术管理情况来看,他们从品种的选择到前期的管理技术到位率非常高。今天机收的现场,反映出来机收减损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下一步,我们希望从前期的良种以及田管到后期的机器选型和收获这样一套完整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能够整体带动安徽省4000多万亩小麦的机收减损,为粮食的增产来奠定科技的基础。
据了解,小麦生产过程的全程良种良法的配套非常关键,而机收是能够确保我们粮食最终增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国家机收减损标准是要求在3%以下,经过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农机功能研究室专家的共同努力,带领全国农机行业科技的不断地推动和应用,使小麦机器收获的损失率已经降到了1%以下。全国3.5亿亩小麦,在技术环节中,通过技术的培训,机器的选型以及收获时间的把控,能够保证机收减损达到最低,最终能够全方位夯实粮食增产的基础。
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敏告诉记者:“我们将结合这次活动,把技术培训和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积极落实到位。减损是我们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减损才能增效,才能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下一步,我们将培训公司的技术人员、机手,在实践过程中紧密地结合,让良种良法配合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交流会上,刘录祥、李金才、郑学玲、康绍忠等专家分别就相关领域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小麦产业的持续进步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建议。
观摩团一行还来到宿州市农科院参观安徽农业大学皖北实验站基地并进行学术交流。(张欣欣 张亮)